当前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

伤寒论

[拼音]:shiyou

[外文]:petroleum

以液态形式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一种可燃有机矿产,又称原油。广义的石油通常指自然界中存在于地下的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少量杂质的混合物。杂质中有数量不等的液态和固态的非烃化合物,并含多种微量元素。石油是一种很复杂的混合物,因产地而异,因油层而异,没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从而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在中国,石油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英文petroleum一词源于希腊文petra(岩石)和拉丁文oleum(油),意指岩石中的油。

物理性质

石油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在透射光下,从无色透明到淡黄、褐黄、深褐、淡红、棕色、黑色,常见的石油呈黑褐色。比重一般为0.75~0.98,比重大于1或小于0.75的石油在自然界也有发现。粘度变化范围很大,从常温下接近于水到稠油呈半固态状。主要成分为烃,故能溶于中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二硫化碳、四氯化碳、醚等。高分子烷烃的含量多少,或者说含蜡量的多少,决定着其凝固点和液化点的高低。电阻很高,通常达109~1016欧姆。大多数石油都有旋光性。石油的物理性质与石油的化学组成有关。

化学组成

石油

据j.m.亨特统计(1979),石油的平均元素组成:碳为84.5%,氢为13.0%,硫为1.5%,氮为0.5%,氧为0.5%。石油主要由碳和氢组成,碳和氢的总量在95~99%之间。石油中已鉴定出3000多种化合物,其中烃类化合物230种以上,分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是组成石油的基本化合物。石油中还有由氧、氮、硫组成的非烃类化合物,如含氧化合物中的有机酸(环烷酸、脂肪酸、c10~c15的异戊间二烯酸)、酚、酮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中的卟啉、喹啉、吡啶、咔唑等,含硫化合物中的硫醇、硫醚、噻吩和二硫化物等。

不同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沸点,对石油加热蒸馏,可将石油分离成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其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由石油分馏出的全部馏分被称做石油的馏分组成(表1)。

石油对中性有机溶剂和吸附剂,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的性能。可以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石油的组分一般可划分为3种:

(1)油质。可溶于石油醚,而不被硅胶所吸附的部分。它主要是饱和烃和一部分低分子芳烃。

(2)胶质。用苯、酒精-苯从硅胶吸附的产物。溶于苯的组分称为苯胶质,主要是芳烃和一些具有复杂元素的芳烃结构化合物。用酒精和苯的混合溶剂可得到酒精-苯胶质,这类胶质主要是复杂元素的非烃化合物。

(3)沥青质。可以溶解于氯仿但不溶于石油醚的部分。也是非烃的一部分,它不同于胶质的是高分子化合物含量增加,分子量很大,具有高分子的稠环芳烃和烷烃侧链组成的复杂结构(见石油地球化学)。

分类

一些地球化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试图以石油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与其生成演化条件的关系进行分类。例如b.p.蒂索和d.h.韦尔特1978年提出的分类方案。该方案中的石油分析数据来自大于210℃馏分,主要是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烃的含量,加上n、o、s化合物,同时也考虑硫的含量。该分类方案采用三角图解,以烷烃(石蜡烃)、环烷烃、芳烃加n、s、o化合物(胶质和沥青质)作为3个端元(图1)。

在作图前,蒂索等曾根据636个正常原油样品和重质降解油样品,编制了它们所含饱和烃的分布频率图(图2)。

在饱和烃含量50%和25%处各有一个最小值,这就是原油大类划分界线。即以饱和烃含量50%为界把芳香烃原油和石蜡型、环烷型原油分开。在石蜡烃含量50%、40%处和环烷烃含量50%、40%处建立次一级分类界限,将饱和烃含量大于50%的区域分为3种基本类型,即石蜡型、环烷型、石蜡-环烷型。在芳烃加n、s、o化合物的含量大于50%的区域内,在石蜡烃含量10%处建立分类界限,将石蜡烃含量大于10%的区域作为芳香-中间型原油,而石蜡烃含量小于10%的重质降解原油。在重质降解原油中在环烷烃含量25%处建立分类界限,环烷烃含量大于25%的称芳香-环烷烃,而小于25%者称芳香-沥青型。分类如图2和表2。

石油和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油气及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动力燃料,具有燃烧完全、发热量高、运输方便等优点。由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乙烯、丙烯、苯、甲苯、二甲苯和乙炔等,是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如乙烯是制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成塑料的基本化工原料。国际上常常以乙烯产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此外,苯、甲苯、二甲苯也是上述3大合成材料和农药、医药、炸药的重要原料,而且是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原料。农业用化肥的生产,主要也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

中国古代油气的开发和利用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并对它进行工业生产的几个国家之一。从已有的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看,利用石油至少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西周《易经》(公元前1122~前770)就有关于天然气在水中燃烧的记载。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中有秦始皇时(公元前221~前209)用天然气煮盐的记载。与此同时,开采天然气的钻井工艺也有很大的发展,到公元前67年,仅四川临邛和蒲江两地就有用顿钻钻凿的天然气井20多口。至于石油,最早记载见于东汉班固著的《汉书·地理志》,该书在“上郡高奴”(今陕西省延安、延长、延川一带)条记有“有洧水可燃”。北魏郦道元著的《水经注·河水篇》对酒泉油苗作了描述。到北宋时已有加工石油的作坊。《元一统志》记载了陕西延安地区钻凿了一口石油井,年产110斤,在延长地区钻凿的一口石油井年产400斤。从元朝开始,不仅有采油井,而且还建立了管理机构。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简况

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美国石油工业生产始于1859年,100多年来,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直到1975年才被前苏联超过,1979年又被沙特阿拉伯超过。

前苏联的石油工业始于1873年,巴库是前苏联石油工业的摇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许多油田被毁,产量大幅度下降。但战后相继发现了伏尔加-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等含油气区,产量迅速增加,成为世界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

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第三重要产油国为墨西哥,后来进展缓慢。70年代以来由于海上和南部石油的开发,产量稳步上升,1981年以来已突破亿吨。

委内瑞拉是30年代兴起的石油生产大国,产量也已超过亿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在外国资本的参加下发展很快。沙特阿拉伯石油年产量居世界第三位(表3)。

其他国家如科威特、伊朗、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也都有过年产亿吨的记录。非洲的尼日利亚、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是60年代以来新兴的产油国。尼日利亚和利比亚都有年产原油亿吨的记录。

英国自70年代以来,由于北海油田的发现和开发,石油产量迅速增加,已成为新崛起的石油生产大国,1983年年产量超过亿吨。

除上述产油国外,还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石油,如罗马尼亚、德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根廷、秘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

1990年,全世界石油总产量达301585万吨。

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是相当普遍的,但储量分布很不均衡。截至1990年止,初步探明全世界石油可采储量约13649090万吨,大于10亿吨的国家有16个(表4)。到1990年止,已探明全世界天然气可采储量达1190955亿立方米,各国分布情况如表5。

天然气产量增长的速度虽受管道建设和价格偏低等因素的限制,但仍比原油产量增长速度快,1990年全世界天然气总产量已达21397亿立方米。世界天然气主要生产国见表6。

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石油最早的国家,但近百年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统治阶级的腐败,石油工业非常落后。从1904~1949年的46年中,共产石油308万吨。只有玉门的老君庙油田、新疆独山子油田,以及台湾苗栗县出矿坑油田和陕北延长油田。天然气也只有刚钻探见气的隆昌和石油沟两处,以及宋、元时期留下来的、早已开发的自流井老气田。石油钻井总进尺,从1907年在延长钻第一口井起,到1948年总钻井进尺为67025米。

1949年以后,中国迅速恢复和扩大了原有油田的生产,并在西北地区积极展开石油勘探,先后发现了克拉玛依(1955)、冷湖(1956)和鸭儿峡(1956~1958)等油田,并在四川发现了一系列油气田。随后,又在华北、东北、西南等地进行石油勘探,于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使中国石油生产局面得到根本改观。继大庆油田之后,还发现了济阳(1961)、黄骅(1964)、下辽河(1967)和冀中(1972)等重要的含油气区。到1990年,中国已有20个省、市、自治区找到了工业性油气藏,有200个油气田投入开发,十大油田见表7。

石油产量从1978年起稳定在1亿吨以上。随着对外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中国正积极进行海域的石油调查勘探,先后在渤海、南海、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外发现了工业油气流,有的已经投入开发。中国自行勘探的东海也有3口井钻出油气流。中国有大小沉积盆地300多个,其面积为450万平方公里,油气资源潜力很大,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参考书目潘钟祥主编:《石油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6。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教研室编:《石油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79。j.m.hunt,petroleumgeochemistryandgeology,w.h.freemanandcompany,sanfrancisco,1979.参考文章检查液化石油气管道或者阀门是否发生泄漏,最简便的方式是()。法律题库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面面观废水治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用于石油污染原水处理的研究废水治理表面活性剂作为石油处理剂的应用废水治理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废水治理石油化工化纤设备的静电接地规定有哪些?电气技术桃品种--早红宝石油桃果树园艺岩溶水系统石油烃污染治理技术废水治理石油炼制及化工废水治理技术废水治理石油化工污水处理中生物增效技术的应用探析废水治理
张向东博客 艺林号

  •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